喇嘛教寺院不设活佛,大召寺果真“无量”

小佛 发布时间:2016/07/20 阅读:4397


在呼和浩特旧城区大南街上,矗立着一座与呼和浩特城同样久远的寺庙,大召寺。四百多年风霜雨雪,大召寺始终与呼和浩特城相依相伴,共同经历兴衰荣辱。明朝万历年间,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在大青山下筑城,取名呼和浩特,几乎与此同时,大召也宣告落成。

  

史料记载,万历四年,阿拉坦汗和西藏哲蚌寺的高僧索南嘉措见面后,率土默特部皈依了喇嘛教,许愿在呼和浩特将“生灵依庇昭释迦牟尼像用宝石金银庄严”,从这时候起便开始兴建大召,第二年建成,万历皇帝赐名“弘慈寺”,因寺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,亦名“银佛寺”。

 

 

土默特部阿拉坦汗,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?


对,“佛缘之路 朝圣祈福万里行”活动曾进驻的美岱召,也是他主持建造的。


美岱召建成后不久,他便开始建造大召寺。

 

   

明政府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和西藏搞好关系的机会,于是出钱出力,从山西拉过来很多工匠,参与建庙。


 所以,我们看到的这座富丽堂皇的藏传佛教寺庙最终建成了汉式风格。


大召建成后,成为草原上各民族交流的中心,寺庙与城市的命运,从此不可分割。清朝入主中原后,大召成为皇家寺庙,庙顶也改成了象征皇权的黄琉璃瓦。喇嘛教在归化城广泛传播,大街小巷,寺庙林立,有着“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”的呼和浩特,又被称为“召城”。

 

康熙皇帝也很够意思,他不仅把大召封为帝庙,还给了大召80个度牒,也就是有80个喇嘛吃皇粮的。不过,到光绪年间,给的饷银就越来越少了。


此后,清朝灭亡、军阀混战,“帝庙”也就在战火中失去了往昔的辉煌。

   

1959年,为了迎接十世班禅,呼和浩特政府整修大召,不仅给每个喇嘛都做了新袍子,还在寺庙里安装了电灯。

文革期间,大召寺一度被服装厂占据,殿堂沦落为车间仓库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大召寺重新对外开放。经过数次修葺和重建,大召寺的红墙黄瓦、宝殿楼阁再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
 

 

不过,同样是藏传寺庙,大召寺不设活佛。


因为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,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,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。

现在的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,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。辉煌的召庙建筑、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,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,构成了大召独特的“召庙文化”。

 

5月26日-29日,“佛缘之路 朝圣祈福万里行”活动走进大召寺,进行为期三天的心愿收集及心愿佛展示活动,届时,将举行心愿卡及心愿佛加持法会,大召寺收集的所有心愿,也将于今年9月随活动车队到达尼泊尔蓝毗尼,举行圆满祈福法会,感恩佛陀,共沐佛光!


  我们在大召寺等着有缘的您,共赴心灵朝圣之旅。


关于我们

佛宝国宝

  • 千德抒写

    每一尊佛像都是佛陀示现人间的化身,释迦佛应化事迹图游历期间,拜谒了三百六十五处人间道场,同时也被诸多师父顶礼膜拜着。师父们用挥毫泼墨的方式直抒胸臆,以一千三百余幅赞叹佛陀的字画,礼敬着

  • 通关宝碟

    践行玄奘之路,再创历史经典

佛缘视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