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佛缘之路”带您追寻顺治皇帝在五台山的足迹

小佛 发布时间:2016/07/18 阅读:2167

这些年,我们通过作家二月河的“清宫电视剧系列”,知道了很多清宫秘史。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,那就是顺治皇帝是否真的在五台山出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多野史记载,顺治皇帝出走后,就在五台山清凉寺出家了。


2016年7月上旬,“佛缘之路•朝圣祈福万里行”活动走进五台山,除了常规的活动,小编就想了解一下这段历史,顺便找找答案。因为“佛缘之路”也是一条文化之路,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责无旁贷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在网上搜资料时,看到了如下信息:


关于“顺治出家”之说,最早见之于清初有“诗史”之称的吴梅村之《清凉寺赞佛诗》,此诗共四首,长达一百余句。一些文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,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诡谲,却明显是影射“顺治出家”之事,如诗句中说:“王母携双成,绿盖云中来”;“可怜千里草,萎落无颜色”,句中的“千里草”为董;“双成”乃用《汉武帝内传》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故事。都是影射顺治之董爱妃;另诗中的“晚抱甘泉病,遽下轮台悔”,是指顺治下罪己诏;而“房星竟未动,天降白玉棺”,是暗喻顺治未死;还有“戒言秣我马,遨游凌八极”;“八极何茫茫,曰往清凉山”,是说顺治逊位出宫云游至五台山为僧。诗句之所以用影射手法,是因吴梅村身历沧桑,恐为时讳,不得不将顺治出家事以隐晦的手法记入诗中。此诗之后,在有关清代的稗史中,便将顺治出家一事演绎得既具体又神秘,从清初至清末流传不断。


一些野史与演义中还说,日后康熙之所以多次奉孝庄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,虔礼诸寺,其意在于拜谒顺治。甚至说光绪庚子年,两宫西狩,途经晋北,地方上接待中临时从五台山借来御用器具,都宛如宫廷之物,实是顺治的遗物。

  

《老梁说天下》一书关于此事也有记载:


“顺治出家”这个传说是怎么回事儿呢?其实挺简单——顺治皇帝信佛。1644 年,也就是大明崇祯十七年,清军入关,清朝彻底建立了。这个时候,据说有个淮南名妓姓董叫小宛,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人也长得特漂亮。当时有官员对皇上溜须拍马,就把这董小宛给送到宫里去了。结果顺治一见到她喜欢得不得了,两个人一见钟情,如胶似漆就好上了。可是皇上如此沉迷于酒色,不理朝政,这也不是回事儿啊!据说孝庄皇后一看到自己儿子这么不争气,来气了,就把这董小宛给杀了。


这会儿董小宛已经被顺治封为董鄂妃了,这董鄂妃一死顺治帝是茶不思、饭不想,什么也不干了,天天躲在屋里念佛经。后来,有一天晚上做梦,董鄂妃给他托梦,说她没死,而是在五台山呢!第二天早晨,顺治帝醒后,心想:得了,这皇上我也不做了,既然是董鄂妃托梦说她的魂魄在五台山,我就干脆到山西五台山清凉寺出家为僧。顺治帝说到做到,还真就抛弃皇位不干了,跑到五台山出家了。大家看《鹿鼎记》,康熙继位之后派韦小宝去五台山看他父亲顺治,后来还有人说康熙曾经6 次离开皇宫,有5 次都到五台山去了,因此后人就说这不明摆着是去看顺治去了吗?要不然能5 次出宫到那儿去吗?

  

看来,顺治出家真不是空穴来风。


小编在访问寺院和游玩的时候,随即问过一些师父和当地居民,大部分都说这是真的;也有的说,是传说,真假不好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不管是事实还是传说,清凉寺乃至五台山,都因为这些历史逸闻而增加了不一样的历史韵味。这样,真假也就不再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

五台山是真实的,清凉寺是真实的,“佛缘之路”走进五台山也是真实的。真实的历史里即使加点虚构的佐料,也不失为一种情趣。


关于我们

佛宝国宝

  • 千德抒写

    每一尊佛像都是佛陀示现人间的化身,释迦佛应化事迹图游历期间,拜谒了三百六十五处人间道场,同时也被诸多师父顶礼膜拜着。师父们用挥毫泼墨的方式直抒胸臆,以一千三百余幅赞叹佛陀的字画,礼敬着

  • 通关宝碟

    践行玄奘之路,再创历史经典

佛缘视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