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五大禅林

小佛 发布时间:2015/05/12 阅读:2820

鼓山涌泉寺

    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,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。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,占地约1.7公顷,前为香炉峰,后倚白云峰,有“进山不见寺,进寺不见山”的奇特建筑格局。涌泉寺始建于783年,初名华严寺。唐武宗灭佛时,华严寺被毁。908年,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“国师馆”。915年,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。宋朝时,宋真宗赐额“涌泉禅院”。1407年改称涌泉寺。明代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,相继修复、扩建,形成今天的规模。1699年,康熙颁赐的御书“涌泉寺”泥金匾额,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。

涌泉寺占地约1.7公顷,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。寺依山偎谷,槛廊连缀,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。大雄宝殿巨柱耸立,飞檐凌空,雄伟辉煌。

    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,只披汉装,端坐其中;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,“法相庄严”。在大殿后侧,有尊重约1.15吨的“三圣像”。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,据说历经多次火劫,至今仍完好如初,被称为镇寺之宝。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,如:“座上白云多,正丹风浴时,苍龙卧后;眼中沧海小,看七鲲东去,五虎南来。”等,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。

    此外,还有清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“宝珞尊严”。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及明清的佛像、花瓶等。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、鼓楼上悬挂有古钟、鼓,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,至今有300多年了。

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,俗称“方丈”室。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,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。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。

藏经楼建于顺治十六年(1659年),藏有佛经2万多册,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涌泉寺方丈道霈法师著作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》,共120卷,分装48册,雕板2425块,这是康熙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,十分珍贵。1925年,弘一法师曾印了几十部赠送给日本各大寺。

    这里所藏的佛经、佛像雕板13375块,驰名国内外。过去由福州佛学书局承印,在国内及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流通。1929年,日本佛教学者常盘大定博士来考察佛教史迹时,称涌泉寺为“中国的第一法窟”,对这里的藏经、藏版作了一个多月的调查。

    寺中用红茶工艺特制的金线莲茶,历多年而不坏,养生伐病多有奇效,故寺中沿用,被誉为“禅茶”,又有“莲乐茶”之美誉。


西禅寺

    西禅寺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,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,始建于唐咸通八年(887年)。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居此“炼丹成药,点石为丹”。每逢饥岁,便靠卖药卖金换米救济穷苦百姓。后来王霸“服药仙蜕”人们便在他的故居建寺。隋末废圯。唐咸通八年重建,定名为“清禅寺”,后改为*延寿寺”、“怡山西禅长庆寺”俗称“西禅寺”。

海外新加坡双林寺,马来西亚滨城双庆寺,越南南普陀寺、二府庙、观音寺等寺院,都属西禅廨院,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,西禅寺是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,每年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谒,又成古刹与众不同的一大景观。

    西禅寺在福州市的下院有开化寺、护国寺、观音阁、万寿头陀寺。在新加坡的下院有双林寺、马来西亚有双庆寺,越南南普陀寺(舍利院)等。各下院都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。在今天大雄宝殿的石柱上,保存着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敬题的对联。西禅寺对外开放以来,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僧众及佛教信徒纷纷来寺朝拜进香,并捐资修庙,倾注热爱中华、热爱祖寺之心。1994年,新加坡莲山双林寺侨僧谈禅法师募捐130万元港币建造的千手观音铜像及仿古建筑观音阁,在著名古刹福州怡山西禅寺完成。观音大士结跏跌坐于莲台之上,慈悲垂视,呈十一道、千臂、千目之庄严妙相。造像总高11.3米,膝间横宽4.5米,以40吨青铜铸就。


林阳寺

    林阳寺又称林阳禅寺,在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寿山乡,距市中心19公里。寺在瑞峰之麓,据宋《三山志》记载,后唐长兴二年(931年)置,名林洋院。明《闽都记》称为后晋天福元年(936年)创建。明初废,万历四十年(1612年)重建,改为寺,后又废。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(1875-1908)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师募资重建,称林阳寺。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,亦以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,左右峙立钟鼓两楼。旁村禅堂、僧室、客厅等规模雄伟,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。

天王殿东侧为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玉佛堂,内供有自印尼空运而回的玉质卧佛。玉佛神态安详、端庄,雕刻精美,堪称寺内一宝。

    天王殿后,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大佛,殿前横匾上“大雄宝殿”字样为清末陈宝琛题写。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“证无上法”横匾,并保存着一口清康熙五年铸造的大铁钟。

    法堂位于寺的最高处,堂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六大橱数千册佛经。钟楼内悬挂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,重600公斤,铸造于清康熙年间。

    林阳寺的东侧还建有古月塔院,内有古月法师藏骨塔,而且陈列着法师的生平事迹及纪念物。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建造的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,塔身镌刻着“隐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师行津等立”十四字楷书。此塔的发现,可将该地建寺的历史溯至公元560年。

    寺内共有佛塔三座,分别是“隐山塔”、“和尚塔”、“报恩塔”,塔内供奉佛舍利若干粒。


雪峰寺

    雪峰寺又名崇圣寺,全名雪峰崇圣禅寺,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。唐咸通十一年(870)建,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。寺内主要建筑是山门、法堂、大雄宝殿、斋堂。大雄宝殿内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。

    殿内十八罗汉姿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山门外有古树四株,相传大的两株系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,有千年历史;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,距今亦五、六百年。寺内藏有印度梵文贝叶经和佛祖像,颇为珍贵。

    雪峰寺有“南方第一刹”之称,是佛教禅宗五家宗派中云门宗、法眼宗的发源地。国务院公布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。

   

崇福寺

    崇福寺旧称崇福院,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北岭象峰南麓,距市区约8公里,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。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,后废。明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跬存和尚在该院旧址创建“养母堂”,辟地基时发现“崇福禅院”石额,遂发愿重兴,最初仅建小屋3间。崇祯五年(1632年)在鼓山涌泉寺永觉禅师赞助下募缘续建大殿、法堂。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扩建,后逐渐发展,梵宫林立,殿宇巍峨。现存旧建筑多为清光绪廿一年(1895年)冬由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和尚募缘重建的,占地面积3816平方米。民国时期曾拥有山田130余亩。批佃收租,供养僧众。

    1949年后,寺僧二十多人参加土改,分到一部分田地,诵经坐禅之余,以耕田自养。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中创设佛教安养院,安置老弱贫病的佛教徒数十人。由德钦法师任院长,明力法师负责日常工作。由于政府部门发给生活费,这些佛教徒均能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。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爆发,寺院遭破坏,后又被华侨农场占用。不久怡山西禅寺部分年老僧人亦徒置于寺中,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随着党的各项宗教政策的落实,崇福寺得以恢复,并成为尼众道场。由于传常法师的惨淡经营,至1983年陆续重修了各殿堂并重塑多尊佛像。是年春,福建佛学院女众班设于该寺,时至今日,由这里毕业的尼众遍布海内外,为佛教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僧才,如今的崇福寺,占地面积3816平方米,拥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齐堂、地藏殿、伽蓝殿等18座殿堂,环境清幽,景致宜人,晨钟暮鼓,香烟缭绕,已成为福建省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。

关于我们

佛宝国宝

  • 千德抒写

    每一尊佛像都是佛陀示现人间的化身,释迦佛应化事迹图游历期间,拜谒了三百六十五处人间道场,同时也被诸多师父顶礼膜拜着。师父们用挥毫泼墨的方式直抒胸臆,以一千三百余幅赞叹佛陀的字画,礼敬着

  • 通关宝碟

    践行玄奘之路,再创历史经典

佛缘视界